近期,中国部分地区报告了禽流感病例,引发了公众关注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此次疫情主要由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,目前集中在个别养殖场和活禽交易市场。相关部门已采取扑杀、消毒和封锁措施,以遏制病毒扩散。专家提醒,禽流感虽对禽类威胁较大,但人感染风险较低,公众无需过度恐慌。
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、排泄物或污染环境传播。人类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,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甚至死亡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尚未发现人际间持续传播的证据。为降低风险,建议避免接触病死禽类,食用禽肉前需彻底煮熟,并注意个人卫生。
政府部门已加强活禽市场监管,要求落实“一日一清洗、一周一消毒”制度。同时,养殖场需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,如隔离新进禽群、定期接种疫苗等。对于普通民众,应避免前往疫区或接触野生禽鸟,若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。此外,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检疫合格的禽类产品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。
中国科研团队正加速禽流感疫苗研发,并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追踪病毒变异趋势。国际组织如WHO也呼吁全球协作,共享疫情数据。长期来看,推动养殖业规模化、标准化转型,减少活禽交易,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禽流感暴发风险。公众保持科学认知、配合防控政策,是应对疫情的重要基础。